
【地層壓力及地應力預測創新團隊】 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地層壓力及地應力預測創新團隊現有19名成員。他們以復雜油氣藏地質物探工程一體化效益勘探開發地球物理關鍵技術難題為導向,聯合地質、鉆井、測井、地震等多個學科,研究地層壓力與地應力場的高精度表征,有力支撐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團隊成員討論海域鉆前壓力預測結果與風險評價。孟碩碩 攝
本報記者 于曉東 通訊員 雷朝陽
地層壓力與地應力預測是地質工程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猶如為地層量血壓,對于提高油氣勘探開發的成功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因地質條件復雜,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存在壓力應力預測難度大、精度不足等問題,尤其是高精度鉆前壓力應力預測,是制約深層油氣高效勘探開發的攔路虎。
為解決這一難題、打破國外商業軟件的技術壟斷封鎖,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整合人才資源,組建了一支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地層壓力及地應力預測創新團隊。
團隊聚焦“復雜成因地層壓力及地應力精細預測”一系列難題開展技術攻關,從壓力應力預測的巖石物理響應機理出發,充分發揮三維地震鉆前預測的優勢,形成了地層壓力及地應力定量預測系列技術,成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層壓力與地應力預測軟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他們針對雙復雜頁巖氣壓力應力預測難題,首次考慮生烴作用對異常高壓形成的影響,使單井壓力預測精度提高6%。
他們還創新研發了基于頁巖各向異性的地應力預測技術,在川東南五峰—龍馬溪組頁巖氣的壓力應力預測精度達89%。
針對海域深層鉆前壓力預測難題,他們攻關形成超壓成因引導的井震聯合壓力預測技術,對西湖凹陷深層鉆前壓力的預測相對誤差小于8%。
這些地層壓力與地應力預測技術與軟件產品,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大規模生產應用能力,已部署推廣至多家單位,切實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有力支撐了中國石化海域致密儲層、雙復雜頁巖氣、碳酸鹽巖等領域重點區塊的勘探開發,累計優選有利目標1030平方千米、優化部署69口井,取得直接經濟效益8000萬元。
【團隊成員留言板】
□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油藏所所長 孫振濤:
我們將不斷深化研發工作,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經濟高效、成熟配套的系列核心技術和軟件產品,形成地質物探工程一體化服務支撐模式,并制定相關地球物理技術規范,為我國油氣勘探開發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