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卞江岐 通訊員 董英宇
11月17日,在鎮海煉化設備健康管理中心,動設備專業工程師張程打開設備健康管理平臺,大屏幕上,一張覆蓋全廠的“設備健康地圖”瞬間點亮,80萬臺設備的運行狀態一目了然。
鎮海煉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方向,不斷推進設備管理數智化,以數字化轉型開啟“智慧運維”新模式。
“現在,我們就像擁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張程說。設備健康管理平臺如同守護裝置的全天候“醫生”,實現24小時智能監控,為工程師做好專業分析與決策提供支撐。
該平臺以“保障設備本質安全”為核心,整合10余個信息系統,匯聚超百萬條數據,通過綠、黃、紅三色健康圖譜,實時展示從公司、運行部到單臺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從“人找問題”到“問題找人”的革命性轉變。
“設備管理效率大幅提高。”烯烴一部設備經理方成說,“以1號乙烯裝置巡檢為例,過去人工巡檢需要2小時,而平臺只需30秒就能完成全裝置動設備健康診斷。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過石化通推送預警,確保問題及時處置。”
平臺構建了作業風險、設備缺陷、運行狀態等十大健康管理模塊,月均開出2800份診斷預警,發出600條健康提醒,并自動生成周報月報,將潛在事故消弭于未然。
“數智賦能,讓設備管理有了無限可能。”每日的設備缺陷例會開始前,機動部副經理王科慶都會打開平臺,了解全公司設備運行情況,并組織各專業人員分析前一天發生的設備缺陷問題,對問題進行閉環處置。
該公司各運行部依托平臺建立特色管理機制,烯烴一部利用每日晨會專項分析高頻報警;煉油二部開展設備運行復盤會,聯合診斷關鍵設備運行圖譜;合成材料部多專業聯合分析早期故障,將“管設備要管運行”落到實處。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賦能行業轉型,傳統設備管理正加快向科技管理轉變。”鎮海煉化設備管理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正積極拓展平臺在應急故障診斷、設備壽命預測、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領域的應用,為裝置健康運行注入更強科技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