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陳丹丹
近日,長期低效井真X43-2井實施補層合采后,日產油量穩定在8噸,標志著砂礫巖儲層斬獲高產。這是江蘇油田科研人員持續開展老區老井復查復試取得的新進展,揭開了特殊類型油藏可觀的資源前景。
“高郵凹陷的幾套生油巖儲集層發育好,油藏類型也多樣。”采油一廠廠長孔維軍介紹,“砂礫巖成藏因素為扇控,我們堅信,沿著凹陷內的斷階帶形成的沖積扇體不會單獨存在,近岸水下扇的扇中是有利成藏優勢相帶。只要加大精細研究力度,我們就能探尋到真武區帶隱秘的油氣資源。”
為挖掘新的儲量增長點,7月,科研人員重新對真2-①大斷層附近的22口老井開展地質研究,第一批次篩選出真X200、真X43-2、真43-3、真43-4四口老井,收集大量歷史資料,將電性、物性、巖性和泥質含量各項參數都“嚼碎吃透”,發現了砂礫巖油氣資源的蹤跡。他們綜合考量所屬位置、潛力大小、井筒狀況、作業成本等因素,決定優選真X43-2井實施措施評價。
真X43-2井于2011年投產。當時,該井鉆遇戴一三上、下兩套相鄰的砂礫巖體,其中下套巖體原電測解釋為干層。經過長期研究認識,科研人員通過推斷砂礫巖的出油電性和儲層物性界限值,一致認為該井的一些原來未解釋層或解釋成干層的砂礫巖體,如今出油的可能性很大。接著,他們優化措施方案,補開了此前被解釋為干層的21、31-33、35、37號層,喜獲高產油流。這證實了大家的猜想,也進一步驗證并降低了砂礫巖油藏出油的物性下限。
“勘探開發具有連續性、綜合性、互補性。我們需要地質、工程、測井等多專業聯手攻關,類比周邊含礫砂巖相帶向砂巖、粉砂巖相帶變化的規律,找到更多的砂礫巖裝油‘容器’。”負責滾動增儲的采油一廠地質研究所副所長祝奎說。
趁熱打鐵,滾動勘探戰線按照“滾評一體開發、兼顧深層和淺層拓展新層、‘開發+側鉆’降本提效”的思路,持續通過儲層預測、構造精細解釋和“四性”關系再認識等研究,利用老井措施、滾動井位評價,穩步推進砂礫巖油藏增儲增產。
科研人員由一個點轉向一個塊,繼續往西開展老井復查復試,攻關解剖真武、曹莊、邵伯地區的構造和巖性,總結砂礫巖沉積相帶變化、沉積微相特征和有利成藏區域,加快落實儲層發育區,串起砂礫巖油藏勘探“糖葫蘆”。
目前,根據新一輪解釋評價,科研人員已確定真武區帶西翼真34井的措施方案,難開發的特殊類型油藏將變成資源接替、效益開發的重要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