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共享服務公司東營分公司濮陽服務部境外業務部會議室里,大家正熱火朝天地討論緊密型聯合體賬戶的核算細節。該服務部目前負責中東、中亞、非洲等地區11家企業78個境外主體的賬務核算和報表出具等工作,提供采購、資金、銷售、成本、稅費、總賬等服務。多年來堅持有效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加強財務風險防控能力,當好“一帶一路”上的“賬房先生”。
標準建設:立規矩成方圓
“涉足境外賬務之初,我們也是一頭霧水,面對賬務復雜、時差跨度大等重重困難,加之沒有參照和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共享服務公司會計核算專家范春紅說。
濮陽服務部重新制定標準,開展內、外賬業務標準化和附件標準化梳理對接,為每一家企業量體裁衣制定“一企一策”內外賬上線方案。
有了“條條框框”,開始條分縷析。他們扎實打造“一標兩庫”業務規范,對上線企業業務差異進行全面分析與整合,梳理業務場景和核算規則不同之處,修訂完善業務操作規范,落實境外單位“通用、個性、特殊”業務處理方案,逐步完善工程板塊境外業務標準模板及附件標準。
此外,結合境外共享業務提報系統的上線推進,該服務部持續收集整理境外國家和地區財稅政策,擴大財稅法律知識、企業內控制度內容,不斷豐富境外業務“資料庫”。從“業務提報端”到“憑證處理端”,對境外業務進行全流程梳理,逐步形成“通用+專用”操作手冊,實現業務處理標準化。
“有了標準,就有了坐標。后續,我們就可以為企業開展更規范的核算,提供質量更高的財務數據支持。”范春紅感慨道。
作為甲方之一的煉化工程集團充分肯定了這一做法,認為規范化的財務流程和數據處理方式能夠更加全面、公允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效,有力加強境外財務管控,支撐境外業務規范發展。
智能開發:擁有“超級大腦”
“這個技術難題,我認為應該采用人工智能流程自動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此一來,RPA程序代替人工月末調匯、月末結轉,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前不久,在RPA應用技術碰頭會上,濮陽服務部副經理楊魯峰帶領項目組成員一鼓作氣,圍繞“卡脖子”難題進行攻關研究。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用于財務領域中模擬人工操作進行財務管理,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面對業務重復性高、邏輯性強、工作量大的情況,我們自2017年起就著手研發RPA,模擬人工處理系統單據,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及準確率。智能軟件能省掉至少一半的人工,且效率翻倍。”楊魯峰說。
該服務部圍繞境外賬務核算系統的業務制證、月結檢查、月末結轉、月末調匯和業務預警等,積極做好程序開發。一邊對重復性高、邏輯性強的業務進行攻關,梳理高頻業務場景,開發10余項RPA程序并成功調試使用,累計降低員工30%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面對外幣幣種多、供應商體量大等困難,著力于程序維護更新,優化調匯RPA,進一步提升調匯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
十建公司沙特分公司等單位多次發來表揚信:“原來,我們的調匯業務從賬務檢查到調匯完成需要近一天時間,現在交給專業的人,既精準又高效,讓我們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續工作中。”
培訓提升:手持“堅強后盾”
從去年小范圍試點到現在的月度業務量1.1萬筆憑證、144套報表,98%的業務實現情景化便捷提報,單筆業務平均處理時效由2小時降至0.5小時,賬務標準化、規范化程度大幅提升。這名“賬房先生”向所服務的甲方單位交出了一份份優秀答卷。
該服務部黨委書記、經理李占杰表示:“人才是第一資源,培訓工作是持續提升人員素質的關鍵環節,我們不斷改進培訓形式,擴大培訓廣度和完善培訓管理模式,多維度立體式推進培訓工作,努力打造境外業務全能復合型隊伍。”
公司通過視聽課堂、互動教學等學習形式,打造“123”特色培訓模式,全方位提升員工財務專業英語及全流程業務操作能力,培養境外業務復合型人才。
目前,集團公司直屬企業境外單位的財務共享業務已經全面上線,有力優化完善集團戰略性集約化財務管控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高質量財務數據,助力國際化經營戰略落地,助推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楊 敏 楊曉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