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靜麗 通訊員 王 璇
日前,通過應用復雜油氣藏高效建產等技術,中原油田部署在東濮凹陷洼陷帶南何家地區的何3-1井獲得高產油氣流,該區域百萬噸優質規模儲量進一步落實。如今,科技創新作為“關鍵變量”,正加快轉化為中原油田增產降本的“最大增量”,中原油田全力推進勘探找油找氣技術突破,迎來東濮老區儲量增長的“高光時刻”。
中原油田東濮老區開發進入中后期,面臨產量下滑、成本上升的雙重挑戰。為此,他們以創新蓄勢、以科技破局,全力推進“十四五”后三年科技攻關。去年以來,該油田突破技術卡點24項,推廣應用成熟技術15項,科技創新對油田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作用愈加凸顯,原油產量連續5年遞增,盈虧平衡點連續4年下降。
歷經50年的勘探開發,東濮老區“好啃”的構造油藏所剩無幾,隱蔽油藏的探尋迫在眉睫。近年來,在全油氣系統理論指導下,科研人員將目光鎖定在剩余資源量大但探明儲量少的東濮凹陷洼陷帶,開啟“近源、進洼、走深”的精細勘探。
針對不同類型油氣藏,他們采用不同的“靶向”定位。“高保真連片處理+相控疊前反演技術”支撐了東濮老區葛崗集洼陷帶巖性油藏的精準定位。科研人員部署在該區域的馬3001斜井,取得“100立方米油氣流”的重大突破。在高密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助力下,西南洼陷帶多層系構造油藏勘探實現“千米含油段”的重要突破。“薄互層甜點預測+隨鉆處理技術”的突破,讓前梨園洼陷帶的頁巖油藏現身。按照“常非一體”的勘探思路,科研人員部署的濮7601H井,助力勘探重大突破。至此,他們在東濮凹陷開辟出了3個增儲新區帶,實現了勘探由復雜斷塊向洼陷帶新領域的戰略轉移。
勘探引領多找資源,開發跟進多產油氣,老油田開發關鍵技術突破,打通了效益開發的卡點堵點。
中原油田聚焦落實成規模、可動用增儲的目標,科研人員重點攻關深層復雜油藏地震處理解釋一體化、復雜油氣藏高效建產等技術,落實衛東、南何家等效益建產陣地,儲量動用規模有效擴大。建立三類高效建產模式,2024年新井產能比上年同期提升10.5個百分點,百萬噸產能投資下降8.6個百分點,產建效能創“十四五”新高。
針對復雜斷塊精細開發卡點,該油田創新建立解釋建模實時迭代方法,攻關形成了極復雜斷塊解釋建模一體化技術,支撐了衛7塊、明14塊、明1東塊等極復雜斷塊油藏“塊塊動用、層層水驅”精準挖潛。聚焦老油藏動用不均等問題,科研人員創新極復雜斷塊油藏“水動力學注水”技術模式,拓展“水動力學+”技術應用。老區治理成效顯著,重點單元產量比治理前提升16.5%,自然遞減率控制在7.4%。
圍繞三次采油規模應用堵點,中原油田推動核心體系配方、注采工具及配套工藝的迭代升級,加強三次采油技術規模化推廣。針對高溫高鹽油藏常規聚合物驅適配性差的問題,研發“多元共聚物+自由基控制劑”的復合體系,開展明16塊聚合物驅先導試驗,實現該區塊綜合含水率下降4.3個百分點。
同時,該油田加快構建“油氣+新能源”多能互補格局,攻關形成7項達容達產技術,使儲氣庫群達容率提高7.2個百分點,初步建成運營百億立方米中原儲氣庫群。創新“技術+服務+品牌”外闖市場模式,外部市場規模效益連續4年增長10%以上。攻關形成多場景光伏建設模式,綠電消費比上年提升18.5%,大幅節約電費。
為提高運行質量效率,他們還強化數字技術應用,完善“廠直管班站”指揮模式,建成油氣藏協同研究中心,優化“三大計劃”系統,油田經營決策、技術研究、生產組織效率提升30%以上。
